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如何进行调试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作为目前替代哈龙中效果较好的气体灭火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讯机房、配电室、档案室、集装箱、清洗设备等重点防护区。为了使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能够发挥作用,在灭火装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正确的调试才能正式运行。今天念海消防带您来了解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如何进行调试。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1、电磁驱动装置启动试验:从七氟丙烷钢瓶上取下电磁驱动装置,取下电磁驱动装置,拔出电磁驱动装置保险销,启动气体灭火控制主机的启动按钮,测试电磁阀顶针能否顺利弹出,并观察顶针弹出力度以及行程是否达到要求。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切记:调试电磁驱动装置时,应确保离开容器阀单独进行。
2、储存瓶组压力检测:逆时针方向缓慢旋松0.5~1圈压力表开关,压力表指针将摆动到最后停止不动,该位置读数即为瓶组内部实时压力值。检测完毕,必须顺时针方向旋紧该压力表开关,以防止压力表长期受压疲劳而泄漏。
3、信号反馈装置调试模拟:短接压力信号器的两条引线模拟喷放反馈信号。
4、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控制器调试:分别进行自动、手动测试。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①手自动转换:按自动键,输入密码后,选择手动或者自动后按确定键即可,选择后主机上有自动或手动的灯对应显示。有人值守时主机打到手动状态防止勿喷。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②自动启动:自动状态下两路探测器同时探测到火情,室内外声光会启动,主机面板上会有延时,主机报警,在电磁阀安全销拔掉的前提下系统延时30秒自动喷放。
③误报处理:若室外声光已启动,且主机已处于延时状态,却没有火情,现场应立刻按下停止按钮防止勿喷,注意只能在30秒之内按下停止按钮才有效。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④手动启动:当发生火情时,可以直接按主机上对应的有机玻璃下的紧急启动按钮,系统会直接启动,无延时。或者按现场紧急启停按钮的启动按钮,注意按下启动按钮会有30秒延时,延时一过,灭火设备自动喷放。以上两种启动需在电磁阀安全销拔掉的前提下。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⑤停电操作:在停电时若超过24小时需将备、主电关闭,来电后先开主电再开备电,如果停电时间很短,此时主机会报主电故障,按消音键即可,来电会自动解除故障。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5、气体灭火装置介绍:系统启动后电磁阀打开,撞针击穿膜片,这时气瓶内氮气气体会打开七氟丙烷管网瓶组,七氟丙烷药剂通过高压软管喷头向四周喷射药剂。
6、调试合格后,将电磁驱动装置小心的安装在灭火剂容器阀上,接通电磁驱动装置的启动线路,拔掉电磁驱动装置保险销。
7、主机复位:主机上有复位键,按下复位按钮,操作前需要输入密码。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8、系统维护保养: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钢瓶需每三年检测一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的调试需要根据《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每个生产厂家的特点进行。为避免因不正确操作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的调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气体灭火系统主要采用高压钢瓶存储灭火剂,为了实现灭火功能,需要向高压钢瓶内补充增压气体。根据增压气体的补充方式可将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分为内储压灭火系统和外储压灭火系统两种,其中内储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缺陷在灭火剂输送距离较短、外储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相对内储压系统区别仅为增压气体储存方式使得灭火剂被输送的距离更远。但是内储压、外储压七氟丙烷系统由于都是采用小容积的钢瓶进行储存灭火剂,遇到同时对多个区域进行防护的情况则会出现以下问题:灭火剂量需要按照防护区确定,那么灭火剂瓶组的储存量应当平均分配至每个瓶组,由于灭火剂的平均分配,中小保护区时由将会遇到灭火剂或多或少的情况如,一般解决方法为增加总瓶组数,减少充装率此方法或者改为单区保护系统。但是减少重装率也不能满足不同大小区域的防护,会产生顾大区顾不了小区的情况,进而导致灭火剂量较大,保护区浓度上升会产生人员中毒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定量释放灭火剂且输送距离更远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包括灭火剂储罐,所述灭火剂储罐上设有储罐加压控制阀,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通过加压气体管路连通有加压气体储瓶组,所述灭火剂储罐还设有灭火剂释放控制阀,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通过灭火剂管路连接有分区控制阀;所述加压气体管路和所述灭火剂管路之间设有管路加压控制阀;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灭火剂储罐的底部设有重量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获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和所述管路加压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气体管路上设有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和所述加压气体储瓶组之间设有加压气体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和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之间的所述加压气体管路上还设有加压气体管路检修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和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之间的所述加压气体管路上还设有减压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灭火剂管路上设有灭火剂管路检修阀,所述灭火剂管路检修阀位于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和所述灭火剂储罐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灭火剂储罐上设有灭火剂储罐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气体储瓶组为氮气储瓶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为重量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有重量传感器用来监测灭火剂的释放量,使得本灭火系统能够精确定量释放;同时管路加压控制阀的设置保证了灭火剂能够有更远的输送距离。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精确定量释放能力可以避免组合分配系统灭火剂浓度过高导致的人员中毒,也解决传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合分配设计中的分区控制不易的问题。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具有更高的易用性,可灵活分配灭火剂,在高危险场合可以实现多次释放灭火剂后系统仍有灭火剂余量可继续使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采用混合增压模式,可以多次对灭火剂进行增压输送提高灭火剂输送距离,比传统内贮压七氟丙烷具有更远的输出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灭火剂储罐;2-加压气体储瓶组;3-加压气体压力传感器;4-加压气体管路检修阀;5-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6-减压装置;7-管路加压控制阀;8-分区控制阀;9-灭火剂释放控制阀;10-灭火剂储罐压力传感器;11-灭火剂管路检修阀;12-储罐加压控制阀;13-重量检测装置;20-加压气体管路;30-灭火剂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包括灭火剂储罐1,所述灭火剂储罐1上设有储罐加压控制阀12,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12通过加压气体管路20连通有加压气体储瓶组2。所述灭火剂储罐1还设有灭火剂释放控制阀9,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9通过灭火剂管路30连接有分区控制阀8。所述加压气体管路20和所述灭火剂管路30之间设有管路加压控制阀7。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灭火剂储罐1的底部设有重量检测装置13,优选为重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获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13反馈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9、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12和所述管路加压控制阀7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加压气体管路20上设有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5,可以控制高压加压气体开始或停止向灭火剂储罐1加压。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5和所述加压气体储瓶组2之间设有加压气体压力传感器3,用于监测加压气体储瓶组2内的气压大小。位于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5和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12之间的所述加压气体管路20上还设有加压气体管路检修阀4,方便对加压气体管路20检修。位于所述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5和所述储罐加压控制阀12之间的所述加压气体管路20上还设有减压装置6。减压装置6将高压的加压气体降到合适的压力并源源不断的、稳定的为灭火剂储瓶1提供压力。所述加压气体储瓶组2为氮气储瓶组。
所述灭火剂管路30上设有灭火剂管路检修阀11,便于检修。所述灭火剂管路检修阀11位于所述灭火剂释放控制阀9和所述灭火剂储罐1之间。所述灭火剂储罐1上设有灭火剂储罐压力传感器10。
一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当控制系统收到火灾报警主机的启动信号时,首先打开对应分区的分区控制阀8;然后打开灭火剂释放阀9和储罐加压控制阀12以及加压气体释放控制阀5;加压气体经过加压气体管路20进入灭火剂储罐1并推动灭火剂输送至灭火剂管路30;通过灭火剂储罐1底部的重量传感器13测量药剂剩余重量,当达到预设值时关闭灭火剂释放阀9和储罐加压控制阀12同时打开管路加压控制阀7继续对灭火剂管路30加压至灭火剂喷射结束;当灭火剂喷射完毕后关闭管路加压控制阀7和分区控制阀8。
由于本灭火系统设有重量检测装置13、控制系统、灭火剂释放阀9、储罐加压控制阀12以及管路加压控制阀7和分区控制阀8,因而可以在灭火过程中根据灭火需要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灭火工作。管路加压控制阀7的开启可维持灭火剂管路30内压力,保证灭火剂的输送距离,实现大距离灭火;而重量检测装置13则保证了喷射灭火剂的数量精确,避免浪费也避免了对人员造成伤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